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近11個省份為低速電動車解禁。各地方政府也呼吁國家為低速電動車出臺政策,支持低速電動車的人士也是大有人在,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楊裕生、陳清泉等多位汽車領域的專家一直都是低速電動汽車的擁護者。當然,低速電動車也不乏反對者。爭議各方各有立場,也各有論據。我們匯集了多位低速電動車的正反方和中立者的精華觀點,以資參考。(相關策劃:星火燎原 全國11省份為低速電動車解禁)
正方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低速電動汽車符合城鎮及農村市場的需求,切實解決了普通民眾的出行問題,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應大力推廣。楊裕生表示,于市場而言,低速電動車既不要政府補貼,又能滿足民間生產生活所用,市場潛力和需求巨大;而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不認可,低速電動車既沒有"準生證",也沒法"報戶口",身份尷尬。因此,這種既有需求又有市場,既能切實解決民眾出行問題又經濟環保的低速電動車,亟需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
楊裕生認為,低速電動車的優越性有幾點:一,電池少,價格低廉,易推銷,滿足廣大城鎮需求。二,技術積累較好,不需要國家較多地投資就可以很快擴建年產20萬輛的車廠。三,有220伏民用電可以作為晚間充電的家用電器,無須專門設置充電裝置。四,每夜的11億多度低谷電可以供億輛電動車充電,可以省掉大量投資。我覺得電網公司,供電局應該出力,它解決了晚上充電的效率,是有好處的。五,就是節能,每公里6到7度電就可以,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城市的污染,可以減少了發電廠發電量。六,它使用和維修方便,可以持續發展。七,可以充分發揮鉛酸電池或者鉛鈦電池安全優質廉價的優勢,不一定要用現在價格比較高的鋰離子電池。八,有利于緩解城市堵車停車的難題。
發展微型低速電動車的意義重大,歸納有幾條。第一個,微型低速車是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突破口,開創了我國電動車發展新的局面。第二,微型低速車的發展促進了我國電動汽車自主技術的進步,破除了汽車依賴外國技術的習慣。第三,微型低速車的發展帶動了電池、電機,電控產業的形成,提供了電動汽車發展的后勁。第四,微小型低速車提倡了儉樸的造車理念和節能意識。第五,為發展有競爭力的下一代電動汽車積累了技術,培養了人才。所以發展微型低速短程車對我國整個電動車的發展意義非常重大。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百人會低速電動車課題召集人付于武:中國的比較優勢在于規模,而低速電動車從低端切入,給予鋰電池企業適當的補助,引導其發展,形成巨大的規模優勢,再轉化為比較優勢,最后形成后發優勢,那么,低速電動車就真的是戰略型新興產業了,何樂而不為。
“對于低速電動車產業,我們應順勢而為,百人會關于低速電動車的報告里也有這樣的表述,只要政府積極引導,低速電動車可以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新經濟增長點,當前是市場拉動,就看政府如何管理了。”
付于武提出管理低速電動車的管理辦法,他認為,企業、產品準入是重中之重,要想更好地解決低速電動車轉正問題,既需要在安全上讓車企承擔更多的安全責任、更需要在技術進步上拔高相應的準入標準,這才是低速電動車有效管理的關鍵所在。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如果放開低速電動車,實現50萬銷量不成問題。”2012年,郭孔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低端切入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應該發展的方向,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低速電動車這么巨大的市場,積極的引導鋰電池的消費。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低速電動車是綠色交通工具,符合我國國情,應盡早納入城市交通系統。
針對我國低速電動車的發展,他提出了四點意見:第一,對低速電動車不要硬性規定技術路線,讓各個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二,低速電動車分為兩類:一是農村代步用的低速小型類,農村用的價格很敏感,要做得農民買得起。二是城市交通用類,城市用的價錢不是很低,但要做到高性能、高智能化。
第三,低速電動車要實現三網融合,即實現與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網及智能化融合。第四,低速電動車應創新商業模式。
山東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魏學勤:低速電動車品質是決定政策的關鍵。當前優先發展市場需求量大,技術實用性強低速電動車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實現低速電動車產業有序發展,必須選擇有利于發展的路徑模式和政策,政府要順勢而為。簡化審批程序,明確準入條件,加快推動低速電動車有序發展。
魏學勤建議借鑒歐盟低速電動車分類管理經驗,一是完善產品定義,技術標準生產許可,產品認證、行業管理。二是明確路權。三是在有條件的省市率先開展試點工作。他認為,低速電動車是適合國情順應民情新興產業,我們應尊重市場發展規律和老百姓出行需求,從實際出發,以創新社會管理的思維對產業進行合理引導和管理,將低速電動車列入我國法定的交通工具。
山東力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付軍:低速電動車這個產業不高大上,但它接地氣。縱觀全世界的發達國家,汽車普及化的國家,美國就是輕型車,實現了批量化生產,國民化購買。德國在此基礎上生產出了甲殼蟲,而日本在甲殼蟲的基礎上又縮小了。微型電動車能使這個產業徹底顛覆,能徹底改變中國的汽車產業現狀,真正地讓小型電動車成為中國的民生車。
時風集團總裁劉成強:低速電動車可以肩負起13億中國老百姓共圓舒適出行夢神圣使命,時風電動車產品供不應求,銷量持續增長,2015年計劃保證十萬輛,爭取12萬輛。
[page]
新大洋集團董事長鮑文光:“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全國的普及度并不高,唯獨山東的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認可度和接受度最高。低速電動車企業的投入推廣把山東打造成了電動汽車的熱土。在行業日漸成熟的情況下,政府的打壓是不合理的。”
華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姚宏光:低速電動車市場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助跑器。他特別指出,低速電動車就像一個孵化器,是新能源產業的一把鑰匙。因為這類車物美價廉,廣為草根民間接受,9100萬輛兩輪摩托車,以及1.2億輛電動自行車的用戶是其潛在消費群體。低速電動車已經開始在中高端車型上由鉛酸電池向鋰電池切換。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剛: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市場的角度看,微型電動汽車都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關于發展微型電動汽車面臨的主要障礙,劉剛認為首先是政策的約束。突破政府政策約束的關鍵,是借鑒歐盟低速電動車和日本分類管理的經驗,明確低速電動車的屬性、名稱、定義,制定滿足道路行駛車輛所具備的牌照、駕駛證、道路行駛區域控制、保險管理等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隨著市場機遇的到來,將在未來3至5年迎來微型電動汽車投資和開發的高潮。
山東德瑞博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德倫:微型電動車商機無限,但是從產品生產角度出發,企業和產品應該有嚴格標準,其次必須逐步提高車輛的性能。微型電動車擴張的過程中,電動汽車技術將得到發展。“到那個時候,我們可能通過微型電動車這個行業,實現傳統汽車沒有實現的非常高的工業水平。”
江蘇道爵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薛篩林:微型電動車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自2010年以來一直保持快速而穩定的增長。在他看來,微型電動車的價位、實用性以及使用成本都更貼近民生需求,是真正適合市場需求的國民車。 微型電動車的發展與政策有著莫大關聯。
薛篩林認為,國家既有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大背景,目前對微型電動車整體意向上是越來越支持的。“企業首先要自律,真正做好產品和服務,才有獲得國家認可的資格。對于道爵來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專注微型電動車發展。”
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從民生需求及節能減排上看,發展城市微型電動車是我國13億人口出行機動化的必由之路,政府需要合理引導人們使用節能環保的出行工具,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和小城鎮地區。
張天任建議國家對微型電動車適當放開政策,實行“產品準入從嚴,企業準入從寬”的管理原則,鼓勵和支持多種電池路線、不同電池搭配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兼容發展,并且針對微型電動車建立起科學的技術標準體系。建議國家將微型電動車納入我國道路交通規劃之中,列入法定交通工具,允許符合標準的微型電動車上牌上路。
目前微型電動車大多采用鉛酸電池,張天任表示,鉛酸電池技術成熟、價格便宜、能滿足一般出行需求。隨著居民消費能力提高和鋰電池成本降低,可通過選擇部分地區進行鋰電補貼試點,促進技術革新,逐步實現產品升級。
張天任表示,相關部門應健全廢鉛蓄電池回收、儲存、運輸、生產等全過程的法律法規及實施細則,并加大執法、監管和整治力度。綜合利用各種法律和經濟手段,激勵和支持企業研發和推廣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淘汰落后工藝和裝備,實現從原來的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轉變。他還建議,相關部門進行頂層設計,促進回收體系規范運行。鼓勵一些有資質和能力的規模企業作為廢鉛蓄電池回收的試點,并給予其政策、技術和資金支持,配合政府和科研機構進行研究,找出一套適合在全行業推廣的廢鉛蓄電池回收新模式。
山東泰汽電動車輛有限公司總經理孔令忠:“微型電動車應該按新能源汽車標準管理,或者另外建立單獨品類標準,摩托車品類不適用于微型電動車發展。” 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鋰電作為電池技術發展路線。而目前許多微型電動車產品使用的是鉛酸電池,這些生產企業更傾向于按摩托車品類來管理,降低了技術標準。“鉛蓄電池算不上新技術,從動力性、環保性、技術發展等角度來看,不適宜列入新能源標準。如果按四輪摩托車品類管理微型電動車,無法保障環保性以及技術發展空間。”
在孔令忠看來,歐盟L6e、L7e標準值得參考借鑒,但應該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來制定管理標準,現有的新能源汽車標準同樣適用微型電動車發展。“微型電動車低速但不低端,如果國家降低新能源汽車準入門檻,讓有技術實力的微型電動車企業進來,產品達到‘雙八十’標準是水到渠成的事。”
唐駿銷售總經理劉國增:微型電動車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行業規則,行業發展已經到了不得不管的時刻,否則低質低端的產品會破壞市場,道路安全也難以保障。 關于微型電動車的身份問題,中央政策層面近來也有轉好跡象。電動汽車百人會專題調研微型電動車的產業發展問題,目前已經形成初步的政策意見,提交給各主管部門。劉國增判斷,微型電動車產業已經進入政策具體成型的關鍵時期,有技術、有實力的企業才能通過國家的標準。
雷丁總經理舒欣:對微型電動汽車的前景有很大信心,不求短期回報,愿意加大投入,專注做好微型電動汽車。 “微型電動車行業前些年是自發式的發展,沒有政策的支持,讓一些有想法、有理想的企業主動提前做了戰略準備。”如今,這些戰略準備慢慢地開始顯示出能量了。
新大洋副總胡賀淞:微型電動車在整個投資市場版塊最有投資價值。 胡賀淞將目前的電動汽車市場品類分為三種,第一個是像特斯拉這樣的電動轎車,這一類車是跟傳統汽車直接發生競爭的產品;第二類是微型電動車,是在另外一個市場滿足消費者出行的一個輕型交通工具;第三類是電動大巴,屬于政府和公共部門導向采購的電動乘用工具。在這之中,微型電動車的市場空間是巨大的,它的消費群體不同于傳統車的消費群體,它是一種能夠滿足消費者最基本出行的交通工具。
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潘曉峰: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微型電動車產品售價為2-5萬元,續航里程在100km以上,直接使用家用電源就可以充電。“二三線城市的居民很多都購買了電動兩輪車,對這種插頭充電的方式輕車熟路。具備經濟、便利這兩大要素,微型電動車可以極大地推動電動汽車市場化。”
反對者
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機械裝備處處長李剛:“低速電動車屬于違法產品,不屬于新能源汽車范疇。它之所以能火的主要原因是:不上牌、不用駕照,這類產品,遲早會被市場淘汰,低速電動車廠商應當及早轉型,成為真正能夠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3月26日,在廣州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汽車論壇上,李鋼對市場上方興未艾的低速電動車給予這樣的評價。
在此之前,2011年7月份在“低碳與節能汽車發展研討會”上,李剛明確指出,低速電動車使用的是“垃圾技術”, 發展根本“沒戲”。他指出了低速電動車兩大“不治之癥”:第一,電壓較低,放電有限;第二,驅動電機功率有限,使用材料基本已經被淘汰掉。之所以現在的低速電動車賣得那么便宜,就是因為他們什么都用得最差的,技術也包含在內,相當“垃圾”。
中立者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低速電動車是電動汽車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的重要分支,也能夠帶動電池、電機市場的發展,確實有很大市場需求,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廣大農村的交通問題;但是,低速電動車的安全問題、排放問題、鉛酸電池的污染問題等都沒有明確保障,市場比較混亂。董揚建議,對于低速電動車,可以在一定審批下局部試點,然后總結經驗,但是不能夠在沒有決定之前就全國大上。
上海新能源汽車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繆文泉表示,低速電動車已經發展到今天的地步,不可能往后退,真正的問題是如何監管。
低速電動車的準入和管理還處于推進的階段。“我還是希望它往摩托車這個方向去靠。第一,它還是有一定法律依據的,中國是‘九八協定’的簽訂國,標準的修訂必須保持和國際標準的一致性,中國政府應該考慮是否可以引用(歐盟的標準)。第二,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大家都已經看到,中國需求多樣化導致這個產品有一定需求。產業監管的方向會往廣大用戶的需求上去發展。政策的出臺可能要一個醞釀的過程,當整個行業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很快出來也不一定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好處。”
目前,讓低速電動汽車“轉正”的呼聲很高,擁護者也很多,我們希望國家能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讓低速電動車健康的發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李艷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3805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