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以磅礴之勢創行業新輝。
這不僅是比亞迪的全新里程碑,更是中國品牌向好向上發展的見證。
在昨天的發布會現場,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關于“在一起 才是中國汽車”的演講在車圈瘋狂刷屏。
他在演講中回顧了比亞迪過去20年的發展歷程,這是一條充滿辛酸悲苦的艱難道路,被質疑被嘲笑被放棄,但比亞迪咬牙堅持了下來;
與此同時,比亞迪也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的過程,同時也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從汽車大國到新能源汽車強國的蛻變。
用王傳福的話說,比亞迪用這20年的時間,做了一道關于新能源、關于中國汽車的證明題。
證明什么呢?證明比亞迪可以,新能源車可以,中國汽車可以。
01
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中國品牌造車的縮影
“這一條路雖然難走,我們仍然堅持走了20 年,這是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也是中國品牌造車的縮影。”
“那時候,很多車企陸續放棄了插混技術的研發,我們內部也有好多人提出來,要不要就放棄吧?
但我還是拍板,要繼續做,插混路線必須咬牙堅持下去,即使走錯了,我也認!”
一個做電池的廠子怎么跑來做汽車了?
2003年,比亞迪正式進入汽車行業,但第一天就收到了各界的質疑和嘲笑,更殘酷的是資本市場的一瓢冷水,比亞迪的股價當即跌去了20%。
2004年,比亞迪亮相北京國際車展,帶來了自主研發的三款新能源概念車,但迎接它的大都是質疑。
“那時候根本沒有人相信,新能源汽車能有未來,甚至連‘新能源汽車’這個詞,都還沒有出現。
大家看不懂,也看不上,更看不起,所有人都在質疑,比亞迪做電動汽車,到底行不行。”
比亞迪的答案是行,并且開始著力發展技術,加重研發,因為王傳福認為這是比亞迪造車能否成功的核心。
2008年,比亞迪推出第一代DM混動技術,這項技術將雙電機、單速減速器、1.0L自吸三缸發動機結合在一起,做到了純電、增程、混動三種驅動方式。
同年,搭載這項技術的第一輛新能源汽車F3DM在深圳上市。F3DM 是全球第一款插混車型,當時售價為14.98萬元,純電續航里程100km,也是當時全球純電續航最長的新能源汽車。
此后幾年,比亞迪不斷更新迭代,分別在2013年推出了第二代DM技術;在2018年推出了第三代DM技術;
在2020年推出了DM-p加DM-i的雙模DM技術雙平臺,在插混專用發動機、EHS電混系統、插混專用刀片電池三合一技術上迎來了突破和應用,其中DM-i主打“超低油耗”,DM-p主打“超強動力”。
在此之后,插混市場迎來了轉機,因為有巨大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插混技術的研發,插電混動從非主流成為現代的主流,比亞迪也走進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但2018年是比亞迪異常艱難的一年,王傳福說當時差點走不下去了。
“當時中國新能源市場,插電混動的份額還很小,技術本身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和突破,也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那時候,很多車企陸續放棄了插混技術的研發,我們內部也有好多人提出來,要不要就放棄吧......”
但他認為,不能放棄,要繼續做,插混路線必須咬牙堅持下去,即使走錯了他也認。結果不言而喻,王傳福賭對了。
而在純電領域,從2009年推出首個純電平臺e平臺,到2020年推出刀片電池技術,比亞迪也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王傳福表示,早在2002年,比亞迪就認準了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開始鐵電池的研發和應用。
“18年來,我們從未放棄這一技術路線,一直尋找新的突破口,堅持研發,才有了2020年刀片電池的推出。”
刀片電池不但突破了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瓶頸,還解決了困擾新能源發展的電池安全問題。因為刀片電池,磷酸鐵鋰才重新成為市場的主流選擇。
這是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的20年,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
02
從1輛到500萬輛,比亞迪銷量全面爆發
“曾經,我們也怕等不到春天。”
王傳福說2019 年是比亞迪最艱難的一年,“當時比亞迪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活下去,背后的辛酸悲苦,只有我們自己更清楚。”
截止到2019年底,比亞迪累計推出了20個車型,其中有176款不同型號的新能源車型。
但從2010年到2019年的那十年里,市場上看不到比亞迪取得的進展,只看到比亞迪在原地踏步,在停滯不前。
尤其從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里,比亞迪每年的利潤都在大幅下滑,2019年的凈利潤只有16個億了。
即使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比亞迪依舊沒有減少對研發的投入,咬緊牙關投了84個億。
“很多人在笑我們,這是在‘燒錢’。
但我們深知,要把車做好,要想發展新能源,沒有核心技術是不行的。”
因為比亞迪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技術創新,在技術研發上累計投入了上千億的資金。
在最近的12年里,比亞迪有11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甚至很多時候還是凈利潤的三到四倍。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2020年之后,比亞迪車型銷量全面爆發,過去十幾年里的投入一一得到回報。
2021年5月19日,比亞迪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自此以后,比亞迪更是加速狂奔。
從第100萬輛到第300萬輛,比亞迪只花了18個月時間;而從第300萬輛到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比亞迪只用了9個月。
與此同時,比亞迪現在都在刷新自己每月的銷售紀錄。今年7月,比亞迪賣出了262,161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61%,再創歷史新高。
2022年比亞迪全年銷量達186萬輛,超越一汽大眾,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年度銷冠,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而在新能源領域,比亞迪更以全面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年度銷冠,名聲大振。
此外,比亞迪在海外市場也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比亞迪成功走進日本、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銷量不斷攀升,光7月就達到了18,169輛,過去幾個月更是累計達14萬輛。
03
我們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中國汽車必將誕生一批世界級品牌
“我相信,屬于中國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汽車必將誕生一批世界級品牌,我們都有機會成為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王傳福也對中國汽車的當前的發展和未來聊了聊自己的看法。
王傳福認為,過去,中國汽車受益于全球化浪潮,深度參與其中,實現了產銷規模的領先,但在燃油車技術上,中國汽車品牌一直在跟隨,因為沒有領先的技術,沒有成為市場的主導,無法成為汽車強國。
如今,新能源汽車的加速變革,正推動中國汽車從追趕走向超越,改寫“大而不強”的歷史。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產銷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的60%,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動力電池由中國供應。
“有了這些,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如今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汽車強國。”
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從2005年到2015年,10年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才突破了1%;
從2016年到2019年,三年多的時間里,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就實現了5%的突破;
從2020年起,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連續兩年實現了翻倍增長,截至今年上半年,已達到32.4%。
王傳福認為,按此發展趨勢,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在2025年達到60%,超過燃油車。
他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的變革浪潮中,中國品牌大有可為。
去年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首次突破了50%,完成了一次關鍵性的跨越,中國品牌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創造了過去十幾年都無法實現的奇跡。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品牌也正在以領先技術和產品優勢獲得了更多國際認可。
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340多萬輛,首次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214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像上汽、奇瑞、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在出海過程中都取得了靚麗的成績,向世界提出了中國制造的閃亮的品牌。”
王傳福指出,擁有世界級品牌是汽車強國的重要標志,美國有通用、福特、特斯拉;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日本和韓國也有自己的世界級品牌。
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世界級汽車品牌。
但他認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已經成為汽車強國,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完備的產業鏈,汽車產業不再被“卡脖子”。
“客觀上,我們已經有了創造世界級品牌的基礎和實力,主觀上,我們也有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情感需求。”
“我相信,屬于中國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汽車必將誕生一批世界級品牌,我們都有機會成為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0805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