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觀致汽車公布了其接受“大金主白衣騎士”寶能投資以來的最新的產銷數據,2018年前5個月,觀致汽車累計銷售23754輛,同比增長366%。其中,5月份銷量為7028輛,環比增長31%,同比增長538.7%,創歷史新高。
寶能入主觀致的臺前幕后
自寶能2017年12月21日正式入股觀致以來,成立十年之久的觀致汽車已經正式從原來的奇瑞與量子(Quantum (2007) LLC)50%:50%的中外合資公司 (2007-2017.12.10) ,正式演變成由寶能、奇瑞和量子三方以51%:25%:24%股比關系成立的中-中-外三方合資公司。
依據《汽車海外并購》和《智能電動汽車》獲得的信息,寶能從2017年5月起通過其孫公司杭州城茂投資公司戰略投資觀致汽車,寶能(杭州城茂)大體通過先收購股權再增資的方案,通過《投資協議》、《補充修改協議1》、《補充修改協議2》、《補充修改協議3》和《合資協議》的一攬子操作,成功地成為控股觀致51%的絕對控股股東。
杭州城茂計劃先投資33億元,從量子手中收購觀致25.5%股權,從奇瑞手中收購25.5%觀致股權,這樣將三方在觀致中的股權保持在51%:24.5%:24.5%的之后,再進行增資。
后隨著雙積分政策的出臺,形勢發生了變化。雙積分政策要求“油耗正積分只能在有25%股權關系的關聯公司之間轉讓”,因此三方同意量子多出售0.5%股權(25.5%+0.5%=26%)給杭州城茂,而奇瑞少出售0.5%股權(25.5%-0.5=25%),這樣奇瑞在觀致中的股份從24.5%增加到25%,以便更好地應對雙積分政策的壓力。這直接導致了我們看到的奇瑞國有資產在產權交易的二次掛牌。
2017年7月12日-8月8日,長江產權交易所將蕪湖奇瑞汽車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觀致汽車股權50%中的25.5% (剩余24.5%)掛牌轉讓,但最終并沒有企業摘牌的背后原因。2017年11月17日,長江產權交易所再次發布觀致汽車的股權掛牌轉讓公告,只不過這次轉讓的股權是25%,然后杭州城茂直接出手,從奇瑞手中收購了其持有的觀致汽車的25%股權。
經過一番折騰,觀致從原來奇瑞與量子 50%: 50%的合資公司,正式變成了杭州城茂(寶能)、奇瑞和量子(Kenon Holdings)以51%:25%:24%的三方合資公司。
此后,三方繼續依照各自相應的股權對觀致進行了65億的增資,增到與其目前注冊資本104億持平的程度。
最終結果,杭州城茂(寶能)一共出資了53億,占觀致控股51%股權,奇瑞一共名義出資了26億(包括了寶能付給奇瑞的16.25億股權轉讓費),占觀致25%股權,量子(Kenon Holdings)一共名義出資了25億 (包括了寶能付給量子的15.6億股權轉讓費),占觀致24%股權。
2018年4月,三方同意將此前的股東債權轉換成公司股權,不必再按投資協議規定增資,因此奇瑞和量子這次實際上相當于自己沒怎么掏腰包,僅僅走了個名義上的流水,把出售股份的錢再次投入到觀致增資中。
此外,三方合資協議還約定了股權鎖定期,奇瑞未來可以根據其IPO的需要,將其所持有的觀致股權劃轉到奇瑞的上市公司;而量子可以在三年內最多轉讓其所持股份的50%,三年后可以將其所持觀致股權全部轉讓;而寶能對上述股權轉讓均有優先購買權,在本協議簽署完結后兩年里,寶能有優先進一步增持觀致的股權至67%的權利。
至此,沸沸揚揚持續了一年之久的寶能入股觀致汽車的大戲,終于塵埃落定。
根據三方的合資協議,新的觀致汽車將設立9名董事會成員,其中寶能(杭州城茂)占有5個席位,奇瑞和量子各占有2個席位。控股的寶能有權任命觀致的CEO 和CFO,而奇瑞和量子有權任命副CFO各一名。
從2017年10月18日起陳安寧博士不再擔任觀致的董事長職務,但仍擔任觀致汽車的法人代表直到2017年12月29日。依據三方投資協議的規定,在此期間任何由于決策造成的損失都與奇瑞和陳安寧無關,兩者都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2017年12月29日,工商注冊信息顯示,觀致汽車法人代表和董事長正式由為陳安寧博士更換為寶能控股(中國)有限公司現任總經理、寶能汽車有限公司現任監事會主席陳琳。
隨后,寶能方面任命原北汽集團黨委常委、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峰為寶能汽車常務副總裁兼觀致汽車CEO。緊接著陳睿、鄔學斌、蔡建軍等紛紛加盟觀致。
觀致給Kenon Holding提交的2018年一季度報的內容,就是由新任觀致汽車CEO李峰和新人觀致汽車首席財務官CFO陳睿聯合簽署的。
“大客戶”撐起來的銷量可持續嗎?
據觀致汽車官方網站公布的銷量數據,2018年前5個月,觀致汽車累計銷售23754輛,同比增長366%。而觀致的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財報顯示,觀致汽車2018年一季度銷量達到了11400輛,同比增長了208%。
要知道,剛剛過去的2017年,觀致汽車總體為15281臺,同比2016年下降了36%。2017年第4季度觀致的銷量為5600臺,同比2016年第4季度仍然降低了33%。隨著觀致股權關系發生了變更,汽車銷量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寶能、奇瑞、量子三方重組觀致的投資協議上的規定揭示了觀致短時間內銷量爆發的原因。
根據三方協議的約定,2017年底寶能計劃通過關聯公司,從觀致采購15000臺的訂單,從2018年-2020年,每年約定采購觀致汽車的訂單數為每年10萬臺。后2018年的訂單又調整為9.5萬臺。
寶能的采購大單是觀致汽車銷量短期內暴增的最直接原因。這也解釋了為什么CEO 李峰在2018觀致汽車營銷年會上敢于宣布“觀致汽車今年的銷售目標是8萬輛”的宏偉目標了。
而這一大股東寶能的訂單計劃,在2017年年底觀致汽車為深圳前海聯動云汽車租賃有限公司“至少在萬輛以上的訂單” 加班加點生產汽車的過程中,得到了驗證。
因此,《汽車海外并購》和《智能電動汽車》估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觀致的2018年8萬銷售目標的實現應該沒什么問題。不過,在目前共享出行市場叫好不叫座的、普遍沒有盈利的情況下,未來寶能旗下共享出行平臺每年10萬臺大訂單的可持續性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
2018年虧損會好轉嗎?
根據觀致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s發布了2018年一季度財報,觀致2018年一季度銷量同比漲幅208%,達到了11400輛,同期的銷售輸入達到了10.59億元,同比增加161%,但同時銷售成本也大幅增加了164%達到了12.6億元。成本增加繼續快于收入增加,虧損持續。
《汽車海外并購》和《智能電動汽車》曾預測觀致2016年和2017年可能分別虧損19億和17億,結果觀致實際分別虧損為18.97億和16.12億。
從2011年年底 “奇瑞量子”正式更名為觀致汽車至今的7年多的時間里,到2018年一季度末,觀致汽車共累計凈虧損114.5億元人民幣,平均年虧損16億。2018年一季度虧損幅度并沒有隨著銷量的劇增而有所減緩,相反還大幅增加,這可能和車大部分銷售給低折扣的關聯租賃公司有關。
從單車銷售收入和單車銷售成本季度均值來看,雖然2018年一季度單車虧損幅度較2016和2017年都有所下降,但高于2014-2015年度的水平,觀致新的管理層在進一步削減成本、提升利潤率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2018年一季報并沒有公布經銷商情況。2017年年底觀致共累計開業經銷網點113家,其中4S店73家,在建和意向店5家。從單店銷售能力來看,單店單月銷售17臺車,雖然比2017年有不小的提升,但僅僅和2015基本持平。
從整體來看,目前113家觀致經銷商網絡的規模相比行業來說仍然偏低,經銷商整體數量過低本來就是觀致的短板,目前在建和意向店面數量已經連續4個季度持續下降。反映了經銷商層面意愿不高。
目前的網絡建設前幾屆觀致管理層提出的“2014年底布局200家經銷商”、“2016年年底將有150家經銷商” 、“在中國這么大市場至少要兩三百家經銷商才能夠往前走”都有很大差距。雖然目前銷售集中在大股東帶來的大客戶上,但長期來看,面向私人消費市場的經銷網絡將繼續成為禁錮觀致汽車銷量提升的一大瓶頸。
根據過去7年的歷史追蹤來看,特別是觀致自2013年年底首款車型上市以來,觀致虧損增加的年份通常都是銷量增加的年份,而觀致虧損減少的年份通常都是銷量降低的年份,于是我們看到了觀致“賣的越少虧的越少”、“扭虧的希望寄托在銷量下滑上”之怪現狀。
到2017年年底,觀致共有不包括股東借款在內的各種貸款48億。根據Kenon Holdingd的財報,觀致仍需要繼續從外部進行融資,以滿足其日常流動性的需要。
觀致2014年虧22億、2015年虧25億、2016年虧損19億元、2017年繼續虧損16億之后, 《汽車海外并購》和《智能電動汽車》根據2014-2017年一季度平均虧損占年度虧損的17%來推斷,即使2018年全年觀致能夠完成的8萬臺的目標,但全年仍有可能出現10億級別的大額虧損。
新觀致的舊挑戰?
雖然寶能入主觀致后,吸引了一大批行業精英加盟,在“大客戶”訂單主導下已經表現出銷量“暴增”。但新觀致的挑戰似乎一點兒也沒少。
首先還是資金的老問題。雖然此次寶能、奇瑞和量子三股東為觀致注入了65億資金,但這遠遠不能從根本上就解決觀致的資金缺口問題。
觀致從開始生產第一天起就主要依靠股東借款和外部融資度日的“高杠桿”模式,目前已累計虧損110億以上。許多銀行早已聞“觀致色變”,觀致的中方母公司奇瑞更是深受其害,除了提供資金外,還給觀致提供了融資擔保抵押。一旦觀致出事,奇瑞的連帶責任會使奇瑞處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目前觀致仍有從銀行財團 (中國銀行、寧波銀行、平安融資租賃公司等)等借款近50億。經過“八寸不爛之舌”苦口婆心地協商“努力”,觀致的借款方已經同意將部分到期借款償還期限延遲到2019-2022年償還 ,這使得觀致每年都得拿出至少4個億人民幣的真金白銀用于償還利息。
鑒于2017年觀致沒有達到前CEO劉良博士所承諾的“運營現金流為正”的承諾,估計過不了多久,借貸方就可能要求觀致加速還款了吧。
目前,雖然有了大金主寶能,《汽車海外并購》和《智能電動汽車》估計,觀致仍需繼續進行外部融資,用于解決日常流動性問題。觀致成了考驗寶能“大金主”成色的試金石。
其次,寶能入股觀致,并沒有解決觀致賣一輛虧一輛的惡性循環問題。在過去的五年中,一直困擾觀致的就是其品牌力和產品力根本無法支撐其“高投入、高成本”的中國新高端的戰略問題。要想擺脫賣一輛虧一輛的惡性循環問題,觀致需要銷量達到相當的規模,同時其利潤率保持足夠高才可能實現。如何調和銷量和價格區間的矛盾是觀致新的管理層所不得不面對的矛盾之一。
再次,觀致的奇瑞“保護傘”可能面臨松動。此前奇瑞是觀致的實際控制人,為觀致汽車提供包括發動機在內的零部件供應配套關系,目前觀致副品牌 MODEL YOUNG還與奇瑞部分車型共享平臺。到2017年12月31日,觀致已經欠了奇瑞5.55億人民幣的供應商貨款。目前奇瑞不再是觀致的實際控制人,在奇瑞自身財務狀況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奇瑞繼續為觀致提供保護傘的意愿在降低。繼續長久拖欠奇瑞貨款會嚴重影響到觀致與奇瑞的關系。
在三方合資協議中,明確提及中國雙積分政策的壓力下,觀致需要奇瑞幫助提供油耗正積分和新能源正積分,上述貨款拖欠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支付,則仍可能在雙積分方面影響二者的關系。
第四、困擾觀致多年的經銷商網絡拓展和零部件供應鏈管理并沒有因為大股東寶能的加入而有所受益。寶能對于汽車行業的運營經驗不足,除了錢以外,似乎并不能為觀致提供更有效的業務協同效應。觀致為了塑造“中國新高端”的范兒,除了奇瑞作為供應商外,采用了許多歐美大牌兒供應商,而且許多都是獨家單一來源采購,除了成本難以降低外,一旦這些大供應商產能或供應優先級出現問題,則觀致將毫無疑問會收到影響。
觀致現有經銷商盈利能力、未來經銷商的拓展、跨國供應商的管理都是新觀致不得不面對的老問題,哪一個處理不好都會影響到觀致的生存與發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海外并購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7007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