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帝最近發起的36車高速智駕測試,堪稱大手筆。在海南封了一條高速路長達7天,逼真模擬了六個真實高速公路上多發的事故場景,多機位+夜間紅外攝像,測試中一連串撞撞撞的鏡頭,看得人觸目驚心。
這件事隨即引發了一場巨大的輿論漩渦,在這個漩渦里,有三種意見比較有代表性。
1、特斯拉和其他車輛的測試條件不一致,懂車帝涉嫌充值和造假。
2、2023款特斯拉(3、X)在這場測試中全面領先于一眾本土新車,誰才是真正的“遙遙領先”,不言自明。
3、當前所謂的“智駕”,都是輔助駕駛,根本不是自動駕駛,相關廠家過度宣傳。
還有更一種離奇的說法,說這是“上面在下一盤大棋”。要在L3商業化落地之前,給大家上一堂輔助駕駛安全教育課,給那些狂熱的粉絲潑一盆涼水,到時候別出了人命,回頭再來找政府。哈哈哈!我本來想忍著,但面對這樣的想象力,實在忍不住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我不相信懂車帝造假。作為媒體同行,我不相信懂車帝有造假的動機,不相信它會拿著自己的公信力當兒戲。
這么大的測試項目,央視新聞公開報道,高速多車拍攝,但凡它有任何主觀上的不公和行動上的造假,不可能不留下實錘。在“消失的前車”測試環節,我看網上有人在數車道線間隔數,試圖以此來證明懂車帝不公。大哥,你不能從你看到的鏡頭開始數啊,這不是直播啊。距離、速度、時間三要素,要匹配上,才能形成證據鏈啊。
因此,給懂車帝提個建議:反擊“陰謀論”的最好手段,就是把測試視頻全部公開,每輛車測試環節一鏡到底,讓那些有疑問的朋友,自己去看。
其次,沒有任何一個廠家說過,當前量產上車的智能輔助駕駛是自動駕駛。包括特斯拉,也包括華為小鵬理想,因為這么說是違法的,而且技術上也沒達到。
怎么判定一輛車是不是完全自動駕駛?很簡單,看它有沒有方向盤。啥時候方向盤消失了,自動駕駛就來了,人類就徹底不用為駕駛這件事操心了。在此之前,只要您在車上,您就得操心,只是操心程度不同。
比如現在是L2,也叫組合駕駛輔助階段,您坐在主駕駛位,不但眼睛得看著前方,手也不能長時間脫離方向盤(一般20-30秒),一旦智駕碰到解決不了的場景,您隨時準備接管,您要是不接管,出了事得擔責;等明年L3(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商業化了,您手不用搭著了,眼睛可以四處看看,但也不能睡覺。一旦智駕系統報警,提示您接管,您得在10秒鐘內接管。否則出了事,您還得擔責。所以,技術是一步一步進化的,十年后我們回看這段歷史,回看人類向上攀登天梯的過程,會很有趣。
但歷史總有例外,或者說,歷史有時會因為某種特殊原因,而出現尖銳的拐點。在我看來,特斯拉就是這個例外。
無論Model 3還是Model X,在這次測試中表現都很突出。Model 3在高速測試中通過率83%排第一,Model X在城區測試中通過率89%排第一。
尤其是六個高速多發事故場景的測試,這兩臺車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Model 3成
功了5項,在“橫穿高速的豬”測試中,高速行進的Model 3在安全允許的范圍內做出了向左繞行的動作,雖然沒有避免碰撞,但它的處理策略符合人類預期,而Model X則成功實施了減速+繞行的策略,36臺測試車唯一。而在“夜間施工路遭遇卡車”這個場景下,Model X成功識別并剎停,Model 3則更進一步,在距卡車幾米處剎停后,經過短暫的觀察思考,二次啟動成功穿過了施工樁桶和卡車之間2.5m寬的道路,在36臺測試車里表現的最像人類。
我之所以說特斯拉是個例外,不是因為它測試成績最好,而是因為FSD在這場測試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以及這個能力的來源和成長邏輯。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如果隨機挑選36位人類司機,去參加這場高速智駕測試,通過率會是多少?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咱們捫心自問,如果六個場景都讓咱們碰上了,有多少人能夠達到Model 3這個水平?
這六個高速路惡性事故的高發場景,如果讓一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連續闖關,我感覺類似于謀殺。換句話說,特斯拉的表現(6項通過5項),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人類司機。
它這個能力是怎么來的?很簡單,就四個字:長期訓練。外加一句狀語:用科學的方法。比如從一開始,“行車、泊車、緊急制動(AEB)”這三項任務,就是被放在一個模型里訓練的,而不是哪個簡單先做哪個。馬斯克認為,這些能力必須融合在一起,才能解決真實世界中各種突發且復雜的問題,如同人類。
不斷改進“數據+模型+算力”這套訓練體系,長期高水平訓練,不斷逼近“眼到、心到、手腳到”這樣的狀態,這個過程類似于中國功夫里的葉問,星球大戰里的盧克,把基本功練的非常扎實,扎實到成了本能,最后就成了高手。
而在這次高速測試中失敗率較高的智駕方案,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行車、泊車、AEB“三個模塊被分開訓練,導致AEB一旦被觸發,就會抑制NOA的運行。簡單說,是系統內部打架,導致了通行失敗。
特斯拉在這場測試中的表現,至少證明了一點:智能駕駛的喜馬拉雅山,是可以登上去的——這難道不是人類之光嗎?為什么大家要忽略這一點,去討論誰在作假?去討論智駕靠不靠譜?去討論中美智駕孰優孰劣?
如果今日中國的輿論場,總是被“陰謀論”籠罩,被“差別心“和”恐懼感“牽引,我們憑什么說自己領先世界,又怎么能引領人類實現這場AI革命?
特斯拉的成功,不是華為小鵬理想的失敗,更不是中國智駕的失敗。恰恰相反,特斯拉的成功,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和公司的成功。
在黎明到來之前,每一個高舉火把的人,都會彼此照亮。特斯拉開創的“超級數據+超級模型+超級算力”的道路,同樣需要中國解法的反哺。如同Deepseek之于ChatGPT,彼此競爭并彼此照亮,最終讓全世界用戶受益。
在這條登天之路上,算力我們暫時落后,歷史數據也不占優,但算法總有超越之道。黃仁勛不是說過,全世界優秀的算法人才,一半以上在中國。
練好基本功,保持開放和謙遜,向特斯拉致敬和學習,只會讓我們走的更好。在中美大國博弈的特殊歷史時期,特斯拉的存在,如同一面鏡子、一座橋梁,無論對中美兩國消費者,還是對中美兩國產業界,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龐義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7193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