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泰達汽車論壇已落下帷幕。自2005年創立至今,泰達汽車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了12屆,從每年的泰達論壇都能窺探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汽車行業正在面臨深度調整和變革,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成必然趨勢。
關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向,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五部委領導和專家代表們都說了啥?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他們的重要言論。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智能汽車發展是大勢所趨,更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為加快我國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力爭在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搶占制高點,培育新優勢,增強國家硬實力,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五項工作: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制訂總體戰略。近期發改委正在組織起草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通過制訂戰略明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汽車戰略方向,保障措施、重點任務,使其成為引領我國智能汽車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同時提出近期的行動計劃,確定路線圖和時間表,確保創新發展戰略盡早啟動有序實施。
二是集中優勢資源,構建創新平臺。在國家統籌指導下,以市場化運作模式,凝聚汽車骨干企業、網絡通訊領軍企業,重點科研單位等多方力量,盡快組建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臺,承擔基礎標準制訂,產業生態培育,網絡運營管理,等重要職責,確保國家戰略任務有效落實。
三是聚焦核心技術,加強科研公關。盡快將關鍵技術和技術的攻關項目納入國家重大計劃,突破激光雷達、高精度傳感器、汽車芯片、北斗定位、云技術平臺等核心技術,滿足高級別的智能汽車的應用要求。
四是優化制度供給,完善法規標準,加快我國智能汽車領域立法。對于公共道路測試,和駕駛人的責任劃分做出規范,在智能交通設施方面加快我國自主標準體系,對于影響車輛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環節建立強制性的標準規范。
五是創造使用條件,實施道路基礎設施信息化升級改造,加快建設智能交通系統,測試評價體系,為測試和應用提供技術基礎,按規定條件開展實際道路的使用測試,支持具備條件的區域,超前規劃布局,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和安全管理設施有序開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一些國家已經制訂了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目前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也將會同相關部門制訂我國的時間表,這些舉措必將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發生深刻變化。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汽車產業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在某些領域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不大,已經具備同國外發達國家同臺競技的基礎和條件,但起點相同,并不意味著同步達到終點。面臨新一輪新趨勢,我們必須從發展瓶頸和短板出發,積極作為、主動發力,行業散小亂、創新能力滯后、節能減排、戰略轉型四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目前補貼的退坡政策已經明確,在落實好現有政策的同時,財政部將積極配合工信等有關部門加快新能源積分交易市場化機理和實施。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出之后,新能源汽車扶持力度不會斷檔。下一步財政部將持續加大監管的力度,特別是支持有關部門盡快建成新能源汽車的監管平臺,實現從材料、采購、車輛生產、銷售、運營到資金申報、審核全流程的監管,動態掌握行業發展的情況。
科技部續超前:政策布局+產業聯合,共同促進氫能燃料電池商業化推廣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下一步在氫能燃料電池發展上,要加強協同創新,深入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產業化進程。
第一協同創新推動氫能燃料電池全面發展,加快轉變核心技術,發展政策研究,系統推進氫能燃料電池發展,推動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體系的市場協同,同時強化跨產業、跨領域的協同合作。
第二開放視野,深入開展國際合作和協同創新,科技部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深入開展領域的合作,全球環境基金促進燃料電池汽車在中國的生產和商業化應用項目有序推進,馬上就要進入招標的階段。
第三整合資源,主動發起成立國際性組織,中國主動發起成立國際性組織,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截至目前已經有將近40個國內外知名的高校和科研結構加入協會,籌備工作基本就緒,計劃年底正式成立。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2021年補貼退出后,政策設計合理性非常重要,要避免政策不足或者過度。
王秉剛建議,不要對補貼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可以補貼轉移至使用,或者稅收優惠等;政府還可以推出系列舉措,例如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指標設定等合理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此外,新能源車購車成本高,但使用成本低,或可以要求共享汽車只能使用新能源車,一方面保護環境,另一方面也不會對企業或消費者產生影響。
張進華:希望盡早明確退坡機制或者提前退出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張進華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張進華指出,財稅政策對新能源車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退出也是必然趨勢。“我希望盡早明確退坡機制或者提前退出。”
同時,張進華給出了七大建議,補貼不能一刀切,至少燃料電池相當長時間要給補貼;可以建立從補貼到充電基礎設施轉移的有長期、穩定的財稅政策;稅收要長期支持,可以延續至2025年甚至2030年;雙積分需要和碳配額、碳排放有序接軌;要避免政策對技術路線的扭曲;至少能提前推出2025年乃至2030年梯次政策,保證政策持續、穩定、可預期;此次課題最晚明年下半年能有成果。
肖成偉:補貼要在技術/市場中找到折中方法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動力電池首席專家肖成偉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動力電池首席專家肖成偉:補貼是雙刃劍,一方面可提升技術和產業等,另一方面也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補貼要在技術、市場等中找到折中方法,幫助企業做出可以隨著補貼逐漸降低回歸到市場能夠接收的產品。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政研中心新能源汽車與財稅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專家劉斌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政研中心新能源汽車與財稅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專家劉斌:希望通過對產業現狀及趨勢、政策量化評估分析、國內外政策經驗借鑒、后補貼時代支持政策路線圖、新能源汽車推廣商業模式研究,完成后補貼政策體系設計工作,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課題主要針對6大問題進行探討:1、補貼是否還可以有?2、一項政策or多項政策?3、政策著力點是“購車成本打平”?4、補貼是所有財稅政策都退出嗎?5、后補貼導向重點是購買還是使用?6、后補貼手段依托特殊號碼?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運營總監馮錦山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運營總監馮錦山:圍繞后補貼時代政策設計,建議重點關注四大問題:一是產業趨勢與技術成熟度;二是規模經濟與成本;三是市場預測與新型商業模式;四是政策協同效應。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可逆轉,產業從分散逐步走向集中,產業競爭力日漸增強,但是補貼政策驅動效益明顯減弱,產業發展存在斷檔風險,亟需開展后補貼政策系統研究和制定。
來源:第一電動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56224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